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局面, 结合学院教学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促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以课程教学为主阵地,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人才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持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每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努力建设一支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队伍、打造1-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培养1-2名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归纳提炼双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新成果、新经验、新模式,确保专业课实现思政的“入身、入脑、入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为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三、建设内容
(一)教学建设方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以课程内容为根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红色精神、传统文化以及与专业有关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品质工程等方面,培养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教育及职业素养有机融合到日常教学中,使课程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更是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在教学方法方面,探索“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方法,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依托课堂教学、实践实训教学、项目运作等平台,采用头脑风暴、专题式、项目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融入到学生学习任务中,让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
在教材方面,完善现有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在教学团队、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环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
(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方面
课程思政内化思政内容于课程,兼具基础性和思政性,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工具与课程思政融合推进,引导大学生把创新方法的运用与国家社会的主流价值追求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有效衔接。
加强课程督导与交流,组织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相关专家共同听课、集体备课,对课程内容、形式、效果等加强探讨研究,实现全过程指导。
(三)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课程思政主导者是教师,学生是主体,所以必须强化教师德育意识和能力,明确文化引领、价值引领在教师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把课程德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助教培养和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体系,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鼓励教师投入更多时间精力研究课程思政,将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纳入评教指标,注重运用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落实育人价值导向,形成全员育人有效机制。
(四) 典型案例总结方面
课程思政不应该是生搬硬套的“1+1”模式,简单地为“思政”而牵强附会地强加思政教育内容,应该贴近专业特点和学生认知,理解学生内心的敏感点,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带入学生敏感的思维领域,增强认知和感触,总结“课程思政”成效好、反响佳的教学案例,形成参考性强、推广价值高的典型案例,为提升课程育人效果提供借鉴。
(五)专业课与思政结合方面
课程思政抓住“稳定性与时效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专业的稳定性与思政的时效性进行有机结合,课程思政需要在稳定的专业教学中,用好思政的灵活性。课前设计,引导学生进入思政的状态,提前铺垫,让学生有思想准备,慢慢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环境,创造基础让学生自然接受。课中以发问引领,构成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思考和探索。在学生深入思考,产生疑问时,及时应对,因势利导,扭转学生的思维取向,产生创新效果。
四、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为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由范伟杰任组长的建筑工程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负责课程思政的具体开展、落实工作,成员如下:
组 长:范伟杰
副组长:黄猛 王文立
成 员:叶占春、宁丽平、李涵、于晓伟、娄源峰、刘雪峰、刘军、黄明辉
(二)经费保障
建立课程思政专项经费,年度部门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课程建设思政资源库,支持虚拟仿真系统的应用与开发,并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实施过程化动态管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和有力推进。
(三)强化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指标,推进课程思政的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以此提高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改革的积极性。
建筑工程学院